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紙幣收藏 - 錯體鈔票

印刷過程中,因某工序失誤產生的與正常規格不同的鈔票,稱為「錯體鈔」。

鈔票在印刷過程中,規格及品質均受到嚴密監控,錯體鈔票一般難逃品質檢定員法眼,在發行前已被抽起註銷,由補號代替。因此,能「逃出生天」的錯體鈔票寥寥可數,有幸在面世或流通一段時間後獲「發掘賞識」的更少,故不少藏家視錯體幣為珍寶,也是紙幣收藏其中一块重要版塊。

按鈔票的印製流程,錯體鈔可分以下幾類:

1. 印刷類

因印刷其間機器故障、紙張放入、位置調較或人為工序出錯等原因形成的變體。

移印 - 圖案印刷移位、變位,令圖案不呈置中或正常位置,行內稱「大細邊」

 



黏印 - 印刷時黏上另一面圖案



漏印 - 應有圖案的地方沒印上




重印 - 圖案重複印刷




倒印 - 圖案因紙張放置問題顛倒印刷




油墨異色 - 深淺 / 顏色在印刷過程中出錯




2. 裁切類

印刷本身無出錯,因紙張本質、放置、較位、折叠等問題產生的錯品。

摺白 - 因紙張摺叠問題致印刷時油墨位置留下白位



福耳 - 印刷及裁切時紙張折叠,致紙身多出一部份

  

異物黏附 - 印刷過程紙張被雜物黏附,並印上圖案




3. 蓋印類

紙幣印刷最後工序,會蓋上簽名、日期、機構人員簽名等,這時的錯誤、遺漏,也會造成錯體。

移位 - 蓋印資料移印於不正常位置

冠字號碼及圖章大幅下移


漏簽名、圖章、日期、號碼等 (全數漏印行內稱「全漏黑」)



左右號碼不一 - 印刷時左右號碼印機調較失誤或發生故障,致跳號不一致




大眾對錯體紙幣出現機率低、存世量稀少等特點頗具共識,配合市場資訊不足、傳媒推波助瀾、商家營銷策略等因素,大眾對錯體幣的價值往往趨之若鶩,甚至過份高估。

近年,最為大眾津津樂道的錯體紙幣,要數2010年匯豐銀行新版100元。背面特區區旗上紫荊花圖案的方向有誤,可惜發行前已被發現,銀行全面回收重印,紙幣全沒流出市場,否則又會引發一輪炒作與尋寶遊戲...


左右印反的特區區旗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紙幣收藏 - 連體鈔

泛指超過一張連在一起,未經裁切的連體鈔票,屬法定貨幣,須經政府授權銀行印發。

由於為限量印發,加上具特殊性 (紀念性、慈善目的等),連體鈔發行價必定較本身總幣值有溢價。也因為發行本質不在流通應用,故兼具投資收藏價值。

就中港而言,發行的連體鈔種類計有:

中國方面:

二連體
2000年迎接新世紀雙龍鈔

三連體
1999年100元三連體
建國鈔三連體


 1999年100元三連體

四連體
1980、90、96年1元四連體
1980年2元四連體
1990年2元四連體
1980年5元四連體
1980年10元四連體
1980年50元四連體
1990年50元四連體
長城版第四版1角至10元四連體


第四版1角至10元四連體


八連體
1、2、5分幣八連體
長城版第四版1角至10元四八連體


1、2、5分幣八連體


整版鈔
康銀閣第四版人民幣大版鈔 (俗稱「大炮筒」)


四版大炮筒



香港方面:

三連體
中國銀行100周年紀念鈔三連體
香港$10塑膠三連體公益紀念鈔
匯豐銀行150周年紀念鈔三連體 (即將發行)


中銀100周年三連體


四連體
渣打銀行150周年紀念鈔四連體
奧運紀念鈔四連體


渣打150周年四連體


整版鈔
1995年匯豐銀行20元35連體 (香港第一套整版連體鈔)
奧運紀念鈔35連體
渣打150周年紀念鈔35連體
香港$10公益紀念鈔45連體
香港$10塑膠公益紀念鈔45連體
中國銀行100周年紀念30連體
匯豐銀行150周年紀念鈔30連體 (即將發行)


奧鈔35連張


作為錢幣收藏的一大版塊,連體鈔向來不乏捧場客。隨著傳媒推動,每次發行總能吸引大量新血介入,造成價格變動快,貨源也須一段時間才能歸邊。

無論收藏或投資,按比例而言,三、四連體普遍升值潛力較強,且風險因素較低。整版鈔(炮筒)介入則須關注發行價,如即將發行的匯豐銀行150周年30連體,索價$23,880,成本偏高,間接限制了升幅比率,無論一手或二手購入,均宜注意相關操作,免招損失。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紙幣收藏 - 新中國紀念鈔

銀行、政府為特定日子 /  事項發行的紀念性鈔票,限量印發,一般要通過指定認購程序獲得,因此形成一定稀缺性及收藏價值。

較為人所熟悉的中國紀念鈔票有以下幾種:

1999年建國50周年紀念鈔

新中國第一張紀念鈔票,1999年9月20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發行,面額為50元,印量6000萬張 (包括三連張50000冊)。票面紅色,正面圖案為「開國大典」,背面左向右順序為獅子、白鴿、地球及華表,以當時國內最高防偽技術製造。

鈔票冠號統一為J,暫未發現補號冠。

建國紀念單鈔正背圖


三連體套裝






2000年「迎接新世紀」千禧紀念龍鈔

中國人民銀行於2000年11月28日為慶祝千禧新世紀來臨發行,面額100元,單張印量1000萬,雙連鈔套裝印量10萬。正面飛龍設計源自北京九龍壁,左方透明圖案為天壇,右方為「燈籠、2000、千年」鐳射變色標誌。背面為中華世紀壇,上方為中國傳統敦煌「飛天」圖案。

龍鈔冠號有兩種,J為普通版,I為補版

龍鈔以高度防偽技術製成,為中國第一張塑料鈔票

世紀單龍鈔正背圖



雙龍鈔套裝



 
 
2008年北京奧運紀念鈔
為慶祝奧運於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中銀香港及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於2008年聯合發行奧運紀念鈔票。中國方面,面額10元,發行600萬張,票面為藍綠色,正面圖案為鳥巢體育館,上方為京奧官方標誌,背面為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及各項目運動員姿態。

統一冠號為J,未發現補號冠。


中國奧運紀念鈔正背圖


 
隨著改革開放,新中國經濟與科技發展逐漸成熟,印鈔技術也持續提升。上述三款紀念鈔無論設計、印刷與防偽技術均能與國際接軌,獲高度評價,也為新中國紙幣收藏提供了更豐富內容。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紙幣收藏 - 評級紙幣

所謂「紙幣評級」,是指把藏品送到評級公司鑑定。在收取評級費及紙幣後,公司會就紙幣的新舊品相、真偽及其他細節進行評估,然後總結出等級分數。一般而言,只要知道評級公司的評分標準,即使對錢幣品相無判別經驗的人,也可從分數大致了解紙幣的質素。

較具權威及認受性的評級公司,是美國PMG(PAPER MONEY GUARANTY)

成立於2005年,總部設於美國,PMG為現今全球最大第三方紙幣評級公司,已評紙幣超過600,000張。公司將評分標準清晰列於網頁,藏家只須把紙幣寄往總部,按不同評級服務類型付費即可。

評級完成後,公司會把評分、品相細節、基本資料及PICK NUMBER (紙幣國際分類序號)等印於具防偽標記的紙條,連同紙幣以惰性物料膠套真空封存,寄回給藏家。

已評級紙幣正背圖

評級的好處:
1.      紙幣品相具客觀標準,避免主觀爭拗。
2.      封存於透明膠套,具防潮防摺功用,有利收藏。
3.      已評級紙幣市場價值較高。
4.      PMG提供「真品評級保證」,確保所有獲評分紙幣均非膺品。
5.      評級增加買賣信心。
6.      有利初學者,降低了收藏門檻。


去年,PMG更於香港設立分部,送評紙幣可親力親為。配合公司提供運送保險,藏家無需擔心運送失誤 (至少運送前已交抵PMG),甚為方便

配套完善的紙評級服務,對推動群眾參與、促進收藏發展確有幫助,至於其他相關效應及影響,另文再述。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1980年一毫硬幣

除了1964年五仙,最廣為大眾認識的硬幣藏品,相信是1980年一毫。

此幣以銅質鑄造,是香港貨幣史上最後一枚「大體積一毫」。關於它的發行和流通,流傳著幾段軼事...

1. 雖說發行於1980年,但1985年前此幣幾乎從未現身市場。按當時世界目錄記載,已知存世僅得4枚。

2. 首先被發現的1980年一毫,後來以$20,000由一位澳洲藉收藏家購得。

3. 此幣後來持續被發現,價值也拾級而下,回落至約$1,000左右始穩定下來。坊間流傳,此幣陸續出現的情況有幾個:
    
    - 出現於香港的日本人國際學校,當時被用來拼貼聖誕樹作裝飾,所以背面多有膠水漬。

    - 膠水漬的另一來源,有說是當年2900枚被日本《讀者文摘》貼上宣傳郵件所致。

    - 出自香港巴士公司的硬幣儲存庫。

    - 日本早年曾把一批交予英國史賓克(SPINK)拍賣公司代售。

5. 皇家鑄幣局後來把大量1980年一毫銷毁,但少數在過程中被抽起,散落英國及世界各地。



正背圖


按紀錄,1980年一毫鑄造量有2400萬枚,但無論被發現過程、真正流通及存世量等一直也眾說紛云。作為香港最後的「大餅毫子」,種種資料的不確定性反而為此幣蒙上一層神秘面紗,更引人入勝。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紙幣收藏 - 加蓋改值幣


政府或有關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在已發行紙幣表面印上其他幣值及資料,作臨時用途。發行量少、流通時間短、存世量稀少等都是這類紙幣的特徵,因此收藏價值甚高。

藏界較著名的香港加蓋改值幣有以下兩款:

1. 1941年中國銀行伍圓加蓋香港政府壹圓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前夕,英國印鈔廠無法順利運送紙幣到港,市面小額紙幣異常短缺,香港政府臨時發行了在商務印書館印製的中國銀行法幣伍圓上以紅印加蓋的壹圓紙幣,並定為法定貨幣。由於流通時間只有13天,加上後來經歷戰亂、回收,這款紙幣已變成收藏珍品,全新直版更是難求。





2. 1945年日本軍票加蓋香港政府壹圓

1945年8月香港重光,英國重新接管香港,急須重整貨幣秩序,取代軍票。香港政府委託印鈔廠把未發行的$1000面值軍票改造,以中、英文蓋印改值為「香港政府$1 HONG KONG GOVERNMENT ONE DOLLAR」作臨時發行。但由於政府及銀行新鈔相繼在短時間內印畢並投入供應,這款戰後臨時加蓋軍票並無實則流通,半年後更全面銷毁,存世量極少。

紙幣正面圖案:右為景行天皇之子武尊,左為建部神社



加蓋幣的收藏關鍵除價錢外,最頭痛還是膺品的問題。例如1941年伍圓,市場上有未加蓋的同款紙幣,價值與加蓋爭天共地,卻往往成為造假的好材料。曾在拍賣網站見過一款偽造品,中文字變成由右至左 ,證明偽造者有一定文化修養,卻是「聰明過頭」。

未加蓋1941年中國銀行伍圓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紙幣收藏 - 逼簽紙幣

「逼簽」系列 (DURESS NOTES)是香港紙幣收藏中一個稀有品種,有著濃厚歷史色彩。

1941日軍佔領香港後,在香港匯豐銀行的金庫內發現一批尚未發行的鈔票,約值1.1億。為掠奪這筆財富及補給軍餉,日軍威逼當時在囚的外藉銀行高層職員簽署了這批沒有儲備支持的紙幣,並在省港澳市面流通。

這批紙幣的面額包括 $10$50$100$500,由於欠缺儲備支持,香港重光後,港府一度拒絕承認這批「逼簽」紙幣。及後得到匯豐銀行承擔信譽責任,向外匯基金補付英磅,鈔票始再獲宣佈有效。

逼簽紙幣,右邊簽名為機印,左邊的「首席會計師」位置才是逼簽手簽名

「逼簽」紙幣大部份由當時日軍物資的主要供售地 - 澳門回流。重新宣佈有效前,這批「廢紙」曾由商人手上落入民間並遭受嚴重破壞。即使後來恢復流通,大部份已相繼被匯豐銀行回收,因此現存「逼簽」紙幣極其罕有,品相好的更是一紙難求。

有趣的是:當時眼光獨到、以低價大量買入「失效逼簽紙幣」的人,不少後來也賺個盤滿砵滿。

這就是收藏中「眼光」與「介入點」的重要。

「逼簽」紙幣號碼表

面額
號碼
$10
K920,001 - K978,500
K988,501 - K1,000,000
L000,001 - L400,000
$50
B350,001 - B550,000
$100
B485,001 - B650,000
$500
C126,001 - C300,000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紙幣收藏 - 補版 / Z版

定義

一般人常說紙幣的「Z版」價值較高,究竟Z字頭有甚麼特別?

這要從紙幣印刷的替補機制說起...

在印刷紙幣的過程中,無論哪個版式,總會出現誤印,一般在品質監控過程中會被抽起,但抽起的紙幣不能以下一順號無限量增補 ,這會造成編號紀錄及整理困難。

因此按機制,每當有誤印紙幣被註銷,便會以特別紙幣補上,這種特別紙幣須要有獨立性及共識性,又不能影響整體印刷序號,這就是大家所說的「Z版」,因此「Z版」行內又稱「補版」。

Z版在每個版式及面額中獨立存在及計算,譬如渣打1985-1992長棍系列紙幣,由$10至$1000都有其各自的補版,各由Z000001開始,該版式印錯多少,便會有多少張補版。

舉例:

A. 85-92的渣打$20及$50各印錯了 10000張及8000張,那麼這兩種面額的補版序號便分別為Z000001-Z010000及Z000001-Z008000。

B. 到93年,渣打轉版短棍,每種面額的補版紙幣便各自再由Z000001印起。




收藏價值

銀行印鈔工序嚴謹,出錯機會甚低 。重要的是,補版按實際需要印刷,取決於或然率,每1000張紙幣可能只有不多於10張,加上流通消耗及收藏沉澱,實際傳世的補版便更如鳳毛麟角。物以罕為貴,補版價值由此而來。

有趣的是,銀行從不公佈補版發行量,收藏人士要集合各方資訊,整理市場所見最小至最大編號,從而推算數目,再判定價值。如1994年渣打$1000Z版共發行約7500張,賣價便低於只發行約1200張的1996年。

某些年份及銀行的鈔票出紙特別少,連帶Z版也受追棒。如渣打銀行1995年、1998年$ 1000、中國銀行1995年$500及$1000,他們的Z版少得連大部份藏家也未見過實物,堪稱補版中的「紙膽」,罕見及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Z字頭都是補版?

三間發鈔銀行有所不同。普遍認為:渣打銀行最早應在1975年左右以單Z作為補版,匯豐則到1985年後才以ZZ代表補號,中銀自1994發鈔以來同樣一直以ZZ作補號。

在上述年份以前,即使有Z或ZZ開頭,也只是普通字軌,並非補版。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紙幣收藏 - 保養


無論興趣或投資,對心愛或價值高昂的紙幣妥善保養,同樣非常重要。保存不當的紙幣除價值大打折扣,亦會影響收藏趣味。

以下幾點,看似簡單,實則每天無數珍藏因物主的不了解而被糟蹋...


1. 接觸方式

拿起東西,一般直接用手。但拿紙幣則要留意,因手汗、手油接觸到紙張表面,日子一久會引起發黃,影響觀賞價值。因此,取放紙幣,取好還是用鉗或戴手套。


發黃的紙幣

紙幣鉗

此外,人的唾液屬酸性,打在紙幣表面的口水花同樣會引起黃點。對著心愛的藏品,最好還是少說話。



2. 盛載方式

很多人以為收藏紙幣只須隨便找個膠套或信封,其實這樣會增加紙幣受碰撞的機會,使其容易出現折痕或鈍角。

收藏紙幣,最好還是以稱為「Mylar Sleeves」的透明膠套夾好,再放入透明硬膠文件套。這樣紙幣擺放時即使遇上碰撞,亦可得到充份保護。


Mylar Sleeves


硬膠套
紙幣得到充份保護



3. 保存方式

一般人多數把紙幣以信封盛載放在抽屉,甚至以書本夾著保存,其實這也是令紙幣日久失色的元凶之一。

留意以下兩點:

香港氣候潮濕,隨便放在抽屉的紙幣極容易沾上濕氣,引致發霉、褪色、變軟... 若條件許可,應把紙幣放防潮箱,並定期更換吸濕物料,當然,電子防潮箱或保險箱效果更佳。天氣乾爽時,把紙幣拿出來呼吸一兩小時,亦對保養有幫助。


許多人誤解以重物壓著紙幣可增加其「直版」觀感,但其實紙幣生產時,表面會由印刷壓模造成不同的凹凸紋,這是判別紙幣是否簇新、是否原汁原味的重要憑證。若紙幣長期受壓,凹凸紋會自然消失或變得不明顯,對價值影響甚大。因此建議收藏時避免平放,亦不要長期夾壓。




4. 專業收藏方式 

若希望以更專業的方式保存紙幣,並增加收藏價值,可考慮委託紙幣評級公司

此類公司會按紙幣的新舊品相及其他準則,為送評的紙幣評分及包裝。其中最權威及具認受性的評級機構為PMG公司 (Paper Money Guaranty), 總部設於美國,會替送評者的紙幣以惰性物料製成的膠套密封,讓紙幣妥善永久保存。加上得到業界肯定的機構評級,藏品價值認受性較佳 ,也可減低新手買賣受騙的機會。


PMG評級紙幣


網上有關「錢幣保養」的資料琳瑯滿目,內容豐富,惟實用及精確性有欠一致。曾見過有網站轉載「以水或牛奶浸泡清洗有污漬及發霉的紙幣」,實在教人觸目驚心... 

希望一些簡明扼要的實用資訊,能對促進大眾收藏意識作點貢獻;也可減少有價值的民間寶藏「遭受不測」。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1964年五仙硬幣

隨著近期報章報導1964年五仙的價值,大眾一下子對仙幣產生興趣,紛紛在家中「翻箱倒籠」尋寶,網上討論區亦不斷有留言查詢某年份仙幣是否值錢... 其實,大眾對收藏都感興趣 (應主要出於價值考量),只是對這種冷門學問認知不多,不敢參與。

每件珍罕藏品都有故事,1964年五仙也不例外:

1964年,因金屬供應短缺或其他原因,英國皇家鑄幣局無法如期造出足夠一毫及五仙硬幣供港,政府為解決燃眉之急,重新推出一毫及五仙紙幣。據統計,1964年五仙硬幣發行量約只20,000枚,非常稀少,隨著流通註銷及市場沉澱,今天已極為罕見,在收藏領域價值高昂



收藏之難,除價值認知,亦在品質區分。當中涉及藏品真假、人為美化改動等問題 --  一枚賣家索取高價、閃閃發亮的硬幣,若買家欠缺相關知識經驗,無法有效判別,隨時會買入清洗過的美化品、甚至假幣。日後藏品升值想脫手,方知當日交了學費...

現今科技發達,收藏資訊互動空間不再像以往般狹窄。但在普及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大眾盲目對藏品價值的嚮往,卻更易墮入不法商人陷阱。拿著假幣沾沾自喜樂上半天,這情況實在屢見不鮮... 也許,這就是收藏使人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

但想深一層,任何興趣 / 投資其實也是不學無術。凡事不求甚解便一頭栽進,蒙受的潛在風險與損失,也不見得一定比收藏少...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1992年渣打銀行$1000樣鈔SPECIMEN

渣打$1000樣鈔,市面較能見到的除了1985年外,還有1992年,編號J000000。

92年是長棍系列尾版,由93年起,渣打鈔票銀碼位置的色柱便由長改短,不再與銀碼重叠,俗稱「短棍」,並沿用至2003年改版為止。





92 J則是渣打$1000長棍最後字軌,發行500,000張(半版)。由於發行量少,加上大面額較難保存,今天全直版行鈔已極少見,補版Z更是鳳毛麟角。

92 J000000是我第一張購入的樣鈔 (SPECIMEN)。那年到法國公幹,在咖啡室連上WIFI後瀏覽網拍偶遇此鈔,隨便下標,當天即完全忘記。後來回港查看電郵,發現竟以$1之微得標,還因太遲回覆差點被列黑名單... 才4年不到,現在市價已較買入時颷升兩倍以上。



才4年不到,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4年過去,40年都會過去,哪怕再有計劃、機關算盡,面對際遇,人還是如此了無頭緒... 既然如此,最好還只是活好現在,冀盼將來。

反正一切跟收藏一樣:要來的,始終都會來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紙幣收藏 -「紙膽」與「騎版」



所謂「紙膽」,是指在眾多年份、字軌中發行量較少的品種,由於「紙膽」並不如幸運號碼般具普遍認受性,一般人不會保留,致存世量經歷一輪消耗後變得極稀少,在收藏領域價值甚高。


論紙膽,渣打銀行(1985-92)$50「騎版」最為經典:


渣列印發紙幣,按每字軌100萬張有序發行,若年內未盡出100萬張,剩餘數量會於翌年發放,如1985年B版在該年只推出20萬張,餘下80萬張則改成1987年B版推出,因而87C版又只有20萬張,剩餘80萬移至88C,餘此類推...85B發於最早期,在稀少印量加上流通消耗,成為渣打$50第一紙膽,此類跨年推出的同字軌紙幣又稱「騎版」。


85B87C,渣打$50紙膽還有88E、90F、91H92 J版情況較特別,同樣20萬張,卻因93年轉版而「無年可騎」... 按價值排列,85B長期稱霸,其次為87C及90F。


收藏的趣味,很多時不在物品本身,反而是物品背後的故事。有故事的收藏,帶著人文社會發展變化的軌跡,在金錢價值以外添上生命力,也在一代代的接軌中讓人回憶過去,有所學習...

很多人害怕回憶過去,因為他們太輕,輕得連背負一點歷史重量都怕掉下來...